您所在的位置: > 主页 > 江苏网视 > 资讯 > 正文
探官民话语鸿沟弥合途径 通基层党建“最后一公里”来源: 日期:2021-08-16 12:26:06  阅读:-

    南京师范大学||“探官民话语鸿沟弥合途径 通基层党建‘最后一公里’”——小红帽实践团


    值此建党百年之际,南京师范大学“小红帽”实践团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就基层党建中的话语鸿沟问题开展社会调研,为社区党建“最后一公里”提供帮助。


    总书记指出“基层党组织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现阶段,各地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党建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致力构建党建新格局,“党建+”形式日益增多,党建引领的总体质量也在不断提升。

    但是,由于基层党组织和社区治理二者之间存在制约因素,部分党组织在进行党建活动引领社区发展的实践中面临困境。基层党组织功能及角色定位不清晰、社区居民参与感不强等问题成为基层党建 “最后一公里”的阻碍。

    7月12日 团队成员在南京市红山街道紫金小营社区就党建信息传达问题组织街头采访


    针对这些问题,“小红帽”实践团在社会调研的基础上,参考相关学术论文,探析困境背后的原因。团队发现,在基层党建过程中,常常会出现由于官方话语与民间话语的鸿沟、碰撞而导致的居民无法理解基层党建工作者的现象,造成沟通障碍。表达国家意愿和意志的官方话语与以人民为主体并反映民心民意的草根话语之间的沟通鸿沟愈发凸显,已经成为推进社区基层党建实践中不容忽视的阻碍。

    本次社会实践以南京市红山街道月苑社区和紫金小营社区为例,采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和半结构式访谈法等方法,从居民群众和基层党干双重角度出发,在参与、了解社区党群服务工作的实践中探寻党的政策信息传递与落实时所面临的官方话语表达和民间话语接受的沟通鸿沟给基层党建引领、城市社区治理带来的障碍与原因;同时按需出发,传达居民声音,为更好推进社区基层党建寻求话语融通的弥合途径。

    7月12日 团队成员在紫金小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回顾访谈内容


    南京师范大学“小红帽”实践团队,由马克思主义学院杨蕙宁老师指导,团队成员包括来自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曹嘉怡、徐钰涵、徐凯悦、李思璇和来自新闻与传播学院的郑力凡五名同学。团队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原则,协助参与社区基层党建活动,传播分享优秀的党建经验。实践成果也将及时反馈给基层党组织,为拉近官方话语和民间话语的距离提供可行方案。


    (作者:曹嘉怡 图片:郑力凡)



    (正文已结束)

    免责声明及提醒:此文内容为本网所转载企业宣传资讯,该相关信息仅为宣传及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站观点,文章真实性请浏览者慎重核实!任何投资加盟均有风险,提醒广大民众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