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 主页 > 江苏网视 > 资讯 > 正文
社区防诈,科普一夏——苏科学子在群众间筑起“防诈防火墙”来源: 日期:2021-08-22 08:54:07  阅读:-

    如今诈骗犯罪肆虐,越来越多的人受难于诈骗。这严重危害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不利于创建和谐的社区环境。为从思想上筑牢社区居民群众的反诈骗意识,增强其识骗防骗的能力,营造安全和谐的社区环境,苏州科技大学教育学院反诈联盟暑期实践小组通过高校与社区的联动,开展了“社区防诈,科普一夏”活动。

    1.活动前准备

    活动初期,小组成员联系苏州横塘的公安部门了解当前防诈骗的相关政策,学习防诈骗相关知识。并且得到了横塘公安部门提供的宣传手册和单页帮助。并且搜集人民网和共青团等官方网站的资料,制作了调查问卷、访谈提纲以及宣讲ppt。

    2.调查——深入社区,洞见真实情况

    小组成员首先通过调查问卷和线下访谈的形式了解了目前社区和公安机构当前对反诈骗的宣传现状和社区居民们对防诈骗的意识程度

    图1 宣讲团为老人发放防诈骗宣传手册

    团队成员李宝玲通过居委会了解了姜曹村最近发生的诈骗案例并做了详实记录。

    孔瑞同学在宣传之前向小区门口路过的人员投放了二十多份问卷,了解了羌溪花苑社区居民对电信防诈骗的了解程度。

    图2 邀请街道成员填写问卷

    7月22日,常源同学采访了社区的居民,其中包括中老年人和一些尚在工作的年轻人。

    图3 采访小区居民

    7月19日,朱纳同学在泰州市兴化市沁雅花园,就居民防诈骗意识的现状,随机访谈了两位路人。

    图4对路人进行随机访谈

    调查结果

    经过小组成员的问卷调查和访谈,小组发现,周围发生过诈骗的占多数。大多是因为贪小便宜,防范意识不强造成的。而在诈骗类型中,居民们遭遇获奖诈骗的次数是最多的,了解到最新的诈骗类型往往是通过网络和新闻的方式。大多数人在遇到诈骗时会采取不理会的应对方式,但与此同时也有不少的人会采取报警等反击型的应对方式。总的来说,新型诈骗发生的几率在群众中较低,大多数诈骗的手段往往能被人们识破,但仍不能对层出不穷的新型诈骗手段掉以轻心。

    3.宣传——加强宣传,筑起防火墙

    在发放并分析完调查问卷后,小组根据不同的情况和不同的群体,进行了有针对性的防诈骗科普、宣讲和宣传。

    如对于年轻人常遇到的网络诈骗(如淘宝刷单,虚假的游戏账号销售),大多数大学生和年轻人都对其有一定了解,但并不是很清楚细节。因此小组成员对不同受众可能遭遇的诈骗情境进行了模拟,以增强其防范意识。小组成员扮演诈骗者身份,向之前接受调查的18-24岁的居民群众进行模拟刷单和游戏充值诈骗,发现仍有一部分会上当受骗。在模拟诈骗后,告知其真相,并向其介绍防诈知识,以真实的经验提高其防诈意识。

    孔瑞同学帮助居民关注了防诈金钟罩(电信防诈骗公众号),该公众号会推送各种最新的防诈技巧和案例,保证居民紧跟防诈步伐,不让电信诈骗分子有机可乘。

    朱纳同学结合实际案例,使用小组制作的ppt在泰州市兴化市沁雅花园社区,为广大社区居民分析了诈骗的主要手段,告诉居民在碰到诈骗案件时的应对方法。

    并且小组通过张贴反诈骗海报和宣讲ppt的方式向社区大众宣传反诈骗知识

    图5社区防诈骗宣传专栏

    4.实践感悟

    二零二一年七月二十五日,反诈联盟的暑期实践活动告一段落!

    在现代生活中,随着各种信息传播方式的出现,诈骗方式也是随之层出不穷。人们遇到的诈骗陷阱越来越多,令人防不胜防。加强防诈宣传,提高人们的防诈意识迫在眉睫。反诈联盟迎合此社会潮流,完成了此次暑期社会实践。

    通过此次活动,小组成员们让一些本不了解诈骗手段和方式的群众进一步加强了对诈骗的了解,从而提高了群众对于诈骗的防范能力。与此同时,政府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从根源上对犯罪诈骗进行遏制也是很关键的一步。只要双管齐下,筑起群众间的防诈骗防火墙,诈骗活动猖獗的现象就能得到明显的改善。

    此次活动对小组成员来说也是意义重大。在防诈骗宣传活动的过程中,各小组成员也走出象牙塔,以自身的力量和知识与社会的暗面进行斗争,不仅提高了团队协作素养,更重要的是通过实践体会到了作为新时代青年的责任和担当,为更和谐美好的社会的建设发光发热。


    (正文已结束)

    免责声明及提醒:此文内容为本网所转载企业宣传资讯,该相关信息仅为宣传及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站观点,文章真实性请浏览者慎重核实!任何投资加盟均有风险,提醒广大民众投资需谨慎!